一、侧扫声呐的简介:
侧扫声呐是探测水体、海面、海底(包括上层)声学结构和介质性质的仪器设备。
波束平面垂直于航行方向,沿航线方向的束宽非常窄,开角一般小于2°,确保高分辨率。垂直于航线方向的束宽较宽,开角约20°~60°,以确保一定的扫描宽度。工作时发出的声波投影在海底区域呈长条状,传感器阵列接收来自照射区域各点的反向散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和记录,海底的图像显示在记录纸上。回波信号强的目标图像较暗,声波照射无法达到的阴影区域图像颜色较浅。目标的高度可以根据阴影区域的长度来估计。
典型的侧扫声纳装置主要由数据显示和记录单元、数据传输和拖动电缆、水下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组成。其检测原理是利用海底表面物质的背部散射特征的差异来判断目标物体的沉积属性或形态特征。在侧扫声纳操作过程中,向两侧发送宽角(垂直)声波束,可覆盖海底大面积区域。一般来说,单侧每条带的检测宽度可以达到几十米到几百米,然后从海底返回的背部散射数据可以成像海底。
二、侧扫声呐的工作方法:
1、确定工作目的:地质调查、物体寻找、探索特殊现象。
2、检测规范:技术要求、标准规范、行业规程。
3、测线布设:
(1)测线:实现探测目的(一般为测区全覆盖探测),探测设备所需的航行探测路径。
(2)规划测线:实现检测目的(一般为全覆盖检测区域),规划的检测设备应航行检测路径。
(3)测线布置:完成计划测线过程。
(4)实际测线:探测时,探测设备的探测路径。
(5)路线:实现探测时,探测设备实际航行的探测轨迹。
4、拖曳方式的选择:浅水侧支撑方式:深水尾托。
5、检测速度控制:速度越低,炮点密度越大,检测分辨率越高。固定安装的速度可以更大,拖曳调查的速度更低,深水拖曳的速度低。
6、定位点间距的选择:根据调查比例尺,有一个定位点。GPS可访问定位信息的声纳设备一般不需要。
7、确定声速:水温、盐度表法。SVP(声速剖面测量仪),实质是CTD计算法。